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券商分析师总人数达6162人,较年初增长超过400人。其中,中金公司、国泰海通和中信证券的分析师团队规模均已突破300人,成为行业第一梯队。
近年来,券商分析师队伍持续扩容。数据显示,2018年证券行业分析师数量为3000余人,此后四年一直徘徊在3500至4000人之间,直到2022年突破4000人,2024年超过5500人,而如今已站上6000人新高位。分析师从业人数占比也从五年前的0.9%升至1.8%。
头部券商领跑
行业梯队分化明显
从团队规模来看,行业分化明显。中金公司(345人)、国泰海通(302人)、中信证券(302人)3家头部券商分析师团队均突破300人,与后续梯队拉开明显差距。紧随其后的是兴业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和长江证券,均拥有超160人的研究团队。当前行业内有24家券商分析师数量超过100人,超七成中小券商的分析师团队规模在50人以下。
从年内增员情况来看,52家券商分析师数量有所增长。其中,中信证券年内新增43位分析师,东方财富、国金证券、兴业证券、西部证券的分析师人数分别增加35人、34人、29人、27人,方正证券、长江证券分析师人数也各新增25人。
知名经济学家盘和林向记者分析,券商分析师队伍的扩容,一方面反映了券商业务模式正在经历深刻调整——传统线下岗位收缩,分析师职位成为不少从业人员转型方向之一;另一方面,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也催生了对相关领域研究人才的新需求。
某东部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研究所重点引入宏观、策略、固收、海外、金属、医药等领域的人才,同时进一步加强如新消费、人形机器人、海洋经济等方向产业联合研究,旨在提升联合研究的深度和对市场热点的反应速度。
佣金收入承压
研究业务协同价值凸显
虽然券商分析师数量逐年增加,但分仓佣金却呈现逐年下滑态势。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券商分仓佣金总额达44.74亿元,同比减少33.98%,较2020年同期下滑54.05%。
一般来说,公募基金每年向券商支付的交易分仓佣金超过百亿元,而研究服务的实力是基金公司进行“派点”(分配佣金比例)的核心依据。分析师覆盖重点领域、提供高质量路演和深度调研,有助于提升券商在基金公司分仓投票中的竞争力。
业内人士表示,卖方研究业务虽然并不产生太多盈利,但能显示一家券商的专业能力、综合影响力和业务水平,并能间接为投行项目承揽、财富管理、机构交易、资产管理、自营等业务引流,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
前述券商研究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研究所和投行、一级投资等部门形成了良好配合。在研究赋能的具体实践中,研究团队重点覆盖医药、电子半导体、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领域,这些领域的企业往往具备高成长性,与研究资源形成天然契合,与投行多个部门形成了良好的优势协同。
中小券商差异化路径明晰
面对行业竞争,不少中小券商明确选择差异化发展路径,摒弃“大而全”的思路。有的选择深耕区域经济,有的聚焦于几个特定产业链,有的则转型做精品化的卖方服务或逐步向产业研究和资产配置方向转型。
9月23日,财达证券发布一则市场化选聘公告,其中包括拟聘财达研究院(研究所)总经理。岗位职责一栏中写明:负责全力打造“最懂河北”、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省内和行业高水平“产业智库”;强化对地方、上市公司和行业的研究服务。
国信证券此前表示,公司将深耕战略领域研究,紧密围绕智能制造等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方向开展深度研究,同时加强资产配置领域的专业能力建设,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资产配置模型与策略体系。
东兴证券近日也公开招聘首席经济学家,并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充实宏观研究力量,夯实企业价值挖掘的宏观研究基础,通过不断提升研究实力和服务质量,助力公司实现“投行+投研+投资”三投联动。
不难看出,中小券商正通过加大投入、聚焦特色,不断提升研究能力与业务协同价值,以期在分化市场中谋得长远发展。盘和林提醒,在总量约束下,研究资源的增加可能带来人均贡献度的稀释。未来研究业务或逐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研究观点需更具前瞻性和实操性,以提升专业服务的实际价值。
杭州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